导师团队
450 化工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招生 >> 导师团队 >> 450 化工学院 >> 正文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实验室导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10-28 作者:

【团队简介】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实验室于2009年由梁长海教授创建。目前实验室是教育部先进材料数智设计与成型创新支撑中心核心团队。实验室围绕我国化工领域先进材料及化学品制备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基于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和化学工艺技术创新,探索包括聚合物单体和高端化学品等的绿色生产技术,解决能源转化、化学品多相催化合成和环境保护中面临的挑战。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包括发明的非常规油品催化精馏-加氢提质工艺在多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发明的高活性和稳定性的金属催化剂和两段固定床加氢工艺已成功用于工业化树脂加氢提质,建成我国首套C9石油树脂连续催化加氢装置;研究开发的脱硝脱汞协同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燃煤锅炉的尾气处理;建成我国首套脱硝脱汞一体化工业装置;通过电极催化材料的创新和极板流场优化,研发设计最大压力单体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及成套技术,实现产业化;开发了四氢糠乙醚的新工艺技术,使产品纯度等指标优于进口产品,用于工业生产中。培养硕博士毕业生110余人,在读研究生50余人

团队成员简介


² 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院长

² 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²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² 辽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

² 四川省“天府学者”

² 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Tetrahedron Green Chem期刊编委

联系方式changhai@dlut.edu.cn

团队带头人梁长海教授,长期从事精细化学品多相催化合成、非常规资源高效清洁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环境催化和生物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曾获中国专利奖金奖(第一)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第一)、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和第三)、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等。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SCI他人引用10000余次,h指数为60,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50余件。


²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²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² 大连市高端人才

² 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和2024年榜单

联系方式Xiaochen@dlut.edu.cn

团队骨干陈霄副教授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洁净能源催化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5项等,累积项目金额近30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Chinese J. Catal.3篇)、Chem. Eng. J.2篇)、Small1篇)、Green Chem.1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4篇)、Fuel4篇)、Ind. Eng. Chem. Res.3篇)等论文40余篇,撰写外文专著1章,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5项专利许可/转让),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2024年榜单。


²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² 大连市科技领军人才

² 大连市高端人才

² 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联系方式ChuangLi@dlut.edu.cn

团队骨干:李闯副教授从事煤基精细化学品、高密度燃料合成及聚合物多相催化加氢技术开发研究。曾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Prize of ALI&HOMAYoung Scientist Award等奖。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SCI他人引用3000余次,h指数为36,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件。


²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

²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

² Applied Catalysis BApplied Catalysis AEnergy Fuel期刊审稿人

联系方式wjzhu@dlut.edu.cn

团队骨干:朱文军副教授长期从事金属催化材料的设计及VOCsNH3高效催化转化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自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等6项。在 J. Catal.Fue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


² 化工海洋与生命学院能源化工系副主任

² 盘锦市高端人才

² 盘锦市青年岗位能手

² 大连理工大学“星海骨干”

联系方式jingjie.luo@dlut.edu.cn

团队骨干:罗靖洁副教授(盘锦校区),从事聚合物单体原料-己二胺及1,3-丙二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工艺及高效催化剂的开发。荣获辽宁女性人才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大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学科顶级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ACS Catalysis等发表论文35篇。

【科研展示】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PAHs加氢制烷基芳烃产物反应机理及高维复杂反应网络研究-金属与载体酸性活性中心的协同效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德合作项目,不饱和醛选择性加氢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活性中心辨识及调控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顺丁烯二酸酐选择加氢高效稳定双金属硅化物催化剂的精细设计和结构调控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物基丁二酸定向加氢铼基高熵合金多位点协同效应及催化作用机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煤焦油中稠环芳烃制备高能量密度燃料分子设计与构效关系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有机固废气化-重整过程优化和原料适应性调控技术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多活性中心钴基氧化物催化剂的协同调控及其催化燃烧含氯混合VOCs反应机制研究

【培养特色】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实验室基于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双万计划”一流建设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实验室现有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32人。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培养研究生具有综合化学化工专业知识、仪器设备、设施与现代技术的熟练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工程实践素质,磨砺学生解决化工及催化等企业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等工程问题的具体能力;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传承团队精神,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引导学生不断发掘个人潜力和勇气,快速成长并实现个人价值。

【育人成果】

近年来,实验室已培养博士毕业生31人,硕士毕业生80余人。部分硕士毕业生选择在组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生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就职,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其他毕业生通过层层角逐进入包括中国石化、万华化学、中核集团、中船重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微芯科技、中化蓝天、潍柴动力股份、上海华虹电子等上市公司工作。

【招生事项】

招生类型

硕士推免生(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硕士统考生(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直博生(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硕博连读(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申请考核制博士生(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招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梁长海,李闯,陈霄,罗靖洁,朱文军

博士生导师:梁长海,李闯,陈霄,罗靖洁,朱文军

招生科研方向:精细化学品多相催化合成;非常规资源高效清洁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环境催化(VOC催化燃烧和协同脱硝脱汞催化);电/生物催化

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化学工程(085602


上一条:智能分子材料课题组 下一条:纳米材料-生物界面课题组

关闭